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我校师生反响热烈
编者按: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会议期间,代表委员担当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积极建言献策,书写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崭新篇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满怀信心、鼓足干劲,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连日来,我校广大师生、党员干部利用线上线下学习渠道,通过个人学习和集中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反响热烈,并结合实际,纷纷畅谈感受。现编发部分师生感言以飨读者。
党委书记陈永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特别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为我们高职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我校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要秉承我校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实施以“党建+”的模式去深化改革,以开展“创新强校”和“双高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紧密对接大湾区和阳江本地新的发展战略需求,主动适应大湾区产业和阳江“4+4+X”支柱产业布局的发展所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重塑教学空间,全面推动专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产业学院建设,助推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委副书记梁荣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毫无疑问,我们要培养的首先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了指导方向。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百年历史文化底蕴,坚持党建引领,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特色,塑造高质量育人体系,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林海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部署,强调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课堂中讲深讲透新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把两会提出的就业优先、技能强国等政策融入教学案例,培养更多扎根一线、德技并修的新时代青年工匠,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与设计系党总支书记李远彬: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到要“稳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立足岗位、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信心。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推动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创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学生毕业后能无缝衔接岗位要求。
纪委副书记刘德翻: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校园学生餐安全问题,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为高校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纪检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如校园餐、后勤服务等的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要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师生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民建阳江市委副主委、教务处处长杜菁锋: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强调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我校要以“双高建设”为引擎,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职业教育的指导,紧扣“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工学交替+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专业建设中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围绕阳江“千亿级合金材料+海上风电”双引擎,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新能源装备等专业群,形成“核心专业+支撑专业+拓展专业”雁阵结构。在招生环节强化“精准供给”,实施“产业定制招生计划”。要通过“教学重构-专业升级-招生优化”三位一体改革,实现职业教育链与区域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阳江乃至周边地区产业升级,构建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让学校品牌更加响亮。
财经系主任孙金平: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和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倍加振奋,更深感责任重大。身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我要继续坚定信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AI技术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背景下,坚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我将以更高的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以更实际的举措扎实推进财经系统各项工作,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民盟阳江职院支部副主委、外语系主任陈婉转:政府工作报告中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要求。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这不仅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彰显了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深感职业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作用,其适应性的增强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未来,我们将更加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期待其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卓越工程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谢汝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了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报告也提到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为职业教育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就要主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主动培养适应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加快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构建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育人环境,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未来行业所需的核心技能和数字化终身学习能力。
体育系党总支副书记、“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副队长莫卫霞:研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切感受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与报告精神高度契合。我校通过产业振兴、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多方面举措,切实解决乡村发展痛点,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活力。今后,我校“双百行动”工作队将秉承“地方所需、阳职所能”的原则,一如既往地投入乡村振兴,助力推动强县、富民、兴村新提升,绘就阳江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民盟阳江职院支部主委、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张活: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深刻体现了国家构建技能型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心。报告提出“产教深度融合2.0计划”,推动头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100个国家级“数字工匠学院”,这不仅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更是为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培育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实践。
信息工程系副主任陈德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信息工程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我们将围绕国家需求,聚焦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对接地方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动漫制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打造高水平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博士陈兴汉:全国两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科技人才,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农业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我们要聚焦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驱动”转变。要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构建精准化、智能化的农业管理体系,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绿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我们要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实践,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同时,要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博士范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未来海洋牧场建设将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我们海洋养殖科学研究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开年以来,广东出台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2025年的海洋牧场建设,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点。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倍加努力,利用政策赋能,通过科技突围和产业融合,为国家的“耕海牧渔”书写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司圆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提升到新高度。报告强调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人才,这为未来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报告提出支持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升科研和教育工作的方向性和实用性。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重大,这既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对创新能力的激励。
南粤优秀教师、财经系副教授罗玉葵:政府工作报告为市场营销教育明晰了前行路径。我们营销教育者需围绕“高质量发展”核心,培养既具创新思维又擅实战操作的营销人才。报告提出打造高精尖领域,这启示我们应将大数据营销、人工智能分析等新兴科技融入教学,引领市场营销新方向,破解行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同时,面对“市场同质化竞争”与“高端营销策略缺失”,我们需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市场蓝海,避免同质化竞争,于细分市场中开拓创新。未来,我将积极响应号召,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与专业自信,引导他们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和绿色营销理念,赋能产业升级,勇立大湾区经济建设潮头,培养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营销精英,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重塑企业全球竞争优势贡献力量。
继续教育部副主任谭衬: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我校对口帮扶阳东区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改变乡村面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高校帮扶可促进县区教育资源均衡分配,让农村学生也享受优质教育。我校作为阳江的知识和人才高地,拥有百年师范的优秀传统和深厚底蕴,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为乡村学校提供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科研支持等多方面的帮助。今后,我们将积极响应政策,按照“切合实际、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精准帮扶”的帮扶思路,继续与阳东区紧密合作,不断创新帮扶工作模式,助力阳东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同推动阳江市基础教育迈向新高度。
阳江市第八届政协委员、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组织员李凤娟: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让我深受触动,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摆脱传统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关键是产业创新。对于大专院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将前沿技术融入课程,让学生掌握新技能,为新兴产业输送人才。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我们也要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图书馆馆员张薪琪:全民阅读继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还提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内容。作为高校图书馆人,我们要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强化服务创新,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深化AI赋能新媒体融合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线上线下双并轨积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帮助大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不断提升文化育人内涵,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师生需求,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切实落实新型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推广,通过精心细化,有温度的服务学生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幸福校园建设”,让师生“暖”起来。
机电系2023级学生、省“青马班”学员谢炀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心潮澎湃。对于 2025 年,我们满怀期待。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将以实际行动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积极参与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数学系2023级学生、校国旗护卫队队员钟艳丽:过去一年,我国在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擘画的宏伟蓝图更让我们青年学子深受鼓舞。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作为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夯实专业基础,积极参与教育创新实践,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食品与环境工程系2023级学生、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林慧珊:全国两会是国家大事的舞台,关乎民生、教育、就业等各方面的政策,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群体对两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要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期望,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两会是青年表达心声、寄托期盼的重要平台。作为青年的我,对祖国发展的关注日益提升,也希望通过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相信在国家的坚实行动下,青年们的期盼和愿望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中文系2023级学生、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张秋萍: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又一个新春,又一次会聚,代表委员们肩负重托,共商国是。 作为青年的我,对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机电系2023级学生、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廖旺俊: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指明方向。2024年成果显著,民众认可,这为2025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大学生,我们应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以踏实的心态、奋斗的姿态,积累扎实学问,练就过硬本领;让青春之花在投身国家发展,服务民族振兴的时代征程中绚丽绽放。
旅游管理系2023级学生、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莫文文: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热议与关注。作为新时代好青年,我们深感振奋,青春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蓬勃发展。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决心以实际行动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外语系2023级学生沈嘉琪:报告中提到的“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提升对外交流质量”,与我所学专业紧密相连。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语在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和经贸合作中的作用愈发关键。这激励我努力提升语言能力,不仅要精通英语,还要积极学习其他小语种,拓宽自己的语言边界。同时,我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才能在对外交流中做到游刃有余,避免文化冲突。
信息工程系2024级人工智能1班班长詹逸鸿: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我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让我深感振奋,心潮澎湃。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以Deep 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投资规模创新高,应用加速落地。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未来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期望能投身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中,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贡献一份力量!
数学系2023级学生黄燕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基石,质量提升是教育的灵魂,这将为更多像我一样的青年学子铺就成长成才的快车道。作为学生党员,我将铭记使命,钻研专业,积极实践,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我们以两会精神为动力,满怀激情,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体育系2023级学生黄境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论述令我倍感振奋。报告强调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这让我回想起奥运健儿屡创佳绩的荣光时刻,更深刻体会到体育事业对增强民族自信、凝聚奋斗力量的重要作用。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精进学业的同时积极参与体育实践,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助力全民健身普及,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人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与价值。
体育系2023级学生麦敏婵:政府工作报告令我备受鼓舞,也引发了我对自身成长的思考。作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的先进学生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日常学习中,我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锻炼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为成为优秀体育事业工作者拼搏。为未来投身基层体育事业,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党委宣传部编辑
用户登录